细胞外囊泡(EV)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在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液体活检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目前EV领域存在命名混乱、分离及检测技术多样难以区分的现象,亟待标准化解决方案。
参考2023年12月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专家工作组发布的国际细胞外囊泡研究指南(MISEV2023)与2024年8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发布的《细胞外囊泡分离与检测技术专家共识》,本文对以下四大EV研究关键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总结,助力EV领域研究事半功倍:
(1)细胞外囊泡的科学命名;
(2)不同来源样本准备关键细节;
(3)细胞外囊泡提取方法推荐;
(4)细胞外囊泡表征与检测方法推荐。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泛指各类活细胞向细胞外释放的纳米级脂质双分子层囊泡,无法自我复制且不含功能性细胞核。EV主动分选了源自母体细胞的重要生物大分子,释放至细胞外基质后可通过血液体液循环到达各器官组织被受体细胞摄取并影响其生物学功能,作为疾病液体活检诊疗标志物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组织特异性强三大优势。
然而,由于基于特定理化性质进行的EV分类无明确界定标准(如上下限尺寸等),许多分离方法产生的不同EV亚群尺寸分布也存在重叠,而基于生物发生过程亚细胞来源进行的EV分类在以往文献中存在广泛的未经证明亚细胞来源的使用,EV研究的开展从研究对象的区分与选取层面便困难重重。根据MISEV2023与专家共识,建议使用通用术语“EV”指代各类囊泡亚群,或基于EV理化性质(如大小、密度等)对EV亚群进行命名,避免使用定义模糊且具有误导性的术语,如根据EV生物发生过程亚细胞来源定义的“exosome”和“ectosome”等,只应在有亚细胞来源证据支撑时使用。
细胞外颗粒命名层次结构
EV的分离和检测需要面对样本成分复杂、标志物多样且高度异质性和不同实验室重复性差三大挑战,需要构建高效、便捷的EV分离技术,搭建高通量、高精度的EV检测平台,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EV检测技术的临床诊断效能。
凯发旗舰厅针对EV研究中的两大难点与需求——分离与表征,提供高通量标准化解决方案,包含超速离心法、TiO2富集法与独家专利产品MagicOmics EMB三大富集方案,电镜、Western Blot标志物检测、纳米粒径分析(NTA)、纳米流式分析四大表征方案,联合持续深耕的高深度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自动化高通量前处理机器人与AI赋能的三大高级分析报告,轻松承接不同样本来源细胞外囊泡的检测、表征及大队列标志物研究项目。步骤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试剂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凯发旗舰厅助您在科研的海洋中乘风破浪~